◎ 張書森
現代醫學的風貌,是在二次大戰後,隨著各種新式醫學器械的發展,而逐漸而成。目前在各大醫院中每天例行的各種治療和檢查,都是百年前的醫學前輩們所難以想像的。試想:醫師們手上撥弄著幾條細長的導線,從靠近體表的血管打個小洞,長驅直入,順著蜿蜒的血管,一路來到人體中最重要的生命泉源――心臟,一探究竟。在打入幾毫升的顯影劑之後,這個日夜工作不休的器官就在X光底下現形了,活生生的在我們的肉眼之前跳動著。對任何一位百年前、甚至僅僅只是半個世紀前的執業醫師而言,上面的這段描述難道不像是科幻小說嗎?然而,在現今的這個世界裡,它卻只是每天在醫院中進行的例行公事罷了。就在這個科幻小說變成事實的過程中,有許多醫師奉獻了他們的大半生,參與在這個築夢成真的故事裡。而且,還得穿著厚重的鉛衣,冒著X光照射的危險,在導管室裡站上大半天,以他們精湛的技術,搭配豐富的臨床知識,為病人診斷病情,甚至用導管當場予以治療,讓病人免去上手術台的 「血光之災」。今天我們醫師專訪的主角,正是一位具有豐富經驗的心臟內科醫師――李錫詢醫師,他在台灣的心臟內科學界,是一位卓然有成的前輩,曾經首先引進多項心臟內科的檢查技術,而且在心導管檢查上,也是一位帶頭拓荒的先行者。
習醫三動力
李醫師是廣東省五華縣的客家子弟,當年由於神州變色,從家鄉來到香港求學,一開始唸的是機械工程,不但成績優秀,而且還有獎學金可以拿。然而,年輕的李醫師一心習醫,於是又渡海來台就讀於國防醫學院。 「當時讀醫有三個因素」,李醫師從頭道來,「第一是因為父親早年過世」。李醫師如今回想起來,當時父親有客家話裡稱作是「噎食」的吞嚥困難等症狀,很有可能是得到了食道癌,只是,以當年的醫療水準,連正確的診斷都不可得,就藥石罔效了,讓李醫師深感遺憾。 「第二個原因是不喜歡求人,第三是因為不喜歡英國人。」原來,當時仍在香港求學的李醫師,看到統治者英國人趾高氣揚的樣子,深深不以為然,於是決心來台習醫。
以心臟內科為志業
民國五十二年醫學院畢業後,生性不與人爭的李醫師沒有特別去爭取留在台北實習,而被分發到台南的陸軍第四總醫院。一年後李醫師回到台北市的中興醫院擔任住院醫師,然而,待不到幾天,剛巧有位同學要離開榮總到香港發展,這位同學便推薦李醫師頂替他的職位。因緣際會之下,李醫師來到榮總,日後在這裡得到了師長們的倚重,先後成為心臟內科總醫師、心臟專科醫師、心臟功能室主任、和心臟科主任。在榮總的心臟內科,李醫師完成他專業的訓練,並且將他的細心、毅力、和巧手發揮到極致。心臟內科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是一門可以 「動手做」的專業與藝術,尤其是心導管操作,更是考驗著心臟科醫師們的手藝和判斷力。李醫師正有一雙巧手,使得他可以深入彎彎曲曲的血管,靈巧地把導管放到想放的位置去。在與師長們的合作之下,包括聲譽卓著的李有柄教授、姜必寧教授等等,李醫師完成許多心導管檢查的台灣首例,例如心臟節律器的置放、第一次經由靜脈置放節律器、第一次從股動脈穿刺進行心導管術、以及置放Swan-Gantz導管等等。也許是因為在專業領域的傑出表現,李醫師也曾經名列「世界名人」(Who's Who in the World 1982-1983),「但是我始終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上榜 」,李醫師哈哈一笑。「做心導管首先要對心解剖和血管走向及血流力學要有深入的了解::,最難的部分其實不是放導管的技術,而是臨場的判斷」,李醫師道。在心臟超音波技術未臻成熟的年代,心臟科醫師了解心臟解剖的唯一工具就是心導管攝影。李醫師以他多年的經驗,認為只有對血管的解剖,例如血管開口的方向等等,有完全的掌握,才能做好心導管,而不至於把管子放到那裡去了都搞不清楚,或甚至穿過了心壁或心中隔,而導致併發症。民國六十六年,李醫師到美國洛杉磯著名的西得――山奈醫學中心 (Cidar Sinai Hospital)進修,並和名醫Dr. Eliot Corday(美國心臟學院的創辦人之一,雷根及尼克森總統的私人醫師)結識,日後並曾邀請他來台灣開會。
「為什麼選擇心臟科做為畢生的志業呢? 」對於這個問題,李醫師覺得很難回答,「我就是喜歡心臟科,卻答不出為什麼」,李醫師微笑道。當年,令李醫師印象深刻的是,常常有嚴重心臟衰竭導致肺水腫的病人,在奄奄一息的時候,給他打一針嗎啡 (有降低肺靜脈壓等功能),往往有「起死回生」的功效,使得李醫師對心臟內科產生極大的興趣。再加上李醫師的用功與負責,得到了心臟科師長的賞識與提拔,李醫師自然而然就選擇了心臟科,至今無悔。
在李醫師執業生涯中一次難忘的經驗,是前副總統謝東閔先生的夫人,在病危之際一場長達三十六個小時的馬拉松急救。李醫師身為主任,親自坐鎮當場,從頭到尾都沒有離開,而且還在事後的當天緊接著為一位老榮民做心導管, 「因為是事先就答應他的,所以還是準時把它做完」,李醫師的責任心可見一般。
在家庭方面,李醫師的夫人沈凱利女士任職於中油公司,三位公子俊明、傑明、與再明分別在英、美獲得高等學歷,所學都與電腦資訊有關,「我一向鼓勵他們自由發展,沒有要求他們習醫 」,李醫師笑著說。李醫師工作之餘的興趣是旅行,除了曾經到各國參加心臟學會會議之外,也趁開會之便周遊歐美亞太各洲。
功夫下得深,成就自然大
在榮任榮總心臟科主任之後,李醫師應李鐘祥院長之邀請,到陽明醫院擔任內科主任一職,並於去年退休,目前仍在陽明醫院和振興醫院看診。執業多年,李醫師誠懇鼓勵年輕一輩的醫師們,要擇善固執,不要只是挑輕鬆的專科來做。身為台灣心臟醫學的拓荒者,李醫師的優秀表現正印證了功夫下得深,成就自然大的基本道理,可以給新一代的醫師們正面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