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華今人簡歷錄編印簡記◎古奠基
作為五華縣縣民之一分子,能夠有機會參與五華文獻的編輯工作,頗有榮幸的感受。尤其是由我負責執行編輯「五華今人簡歷錄」及出版校對,圓滿完成任務,更有一分成就感。原來五華文獻委員會擬訂編印五華文獻四種:一是縣大事記(後改為縣事編年稿);二是藝文略;三是鄉土叢談(後來二與三合併為鄉土述林);四是人物志,分為甲乙兩篇,甲篇為人物傳,乙篇為今人簡歷錄。依原擬計畫,是按照順序編纂出版。但實際上,未能照進度辦理。最先出版者,是預定最後出版的「五華今人簡歷錄」。亦由於今人簡歷錄的率先編竣出版,促使其他各種文獻的編審加緊進行,以後陸續出版問世。
我是於民國五十九年受籌備編印五華文獻委員會聘任為編輯委員。我披覽「五華人物志徵稿簡則」,認為有訂定今人簡歷錄表格,以便撰寫而利審編之必要,乃擬訂表格式樣及說明,建議文獻會參考辦理。文獻會於五十九年三月廿五日舉行籌委、編委第二次聯席會議,通過我建議的提案。就因為我建議獲得採納,文獻會於六十年三月廿四日舉行籌委、編委第四次聯席會議,通過決議:「推請古奠基先生負責整理今人簡歷錄。」隨後文獻會陸續交來台灣地區各姓今人簡歷錄稿件,計有四百多件。後來香港方面寄來簡歷錄稿一百多件,陳主任委員藥尾先生六十二年五月及七月兩度致函古副主任煥謨先生,叮囑將香港稿件亦要交給我審閱整理。他在六十二年七月二十六日函中特別提示:「香港工商界部分,文字修辭,須請奠基兄整理過目,使歸一律。」至此台、港所有今人簡歷錄稿件,共計五百五十九件,統由我審閱。有些稿件重要事蹟欄語焉不詳,似欠翔實,須致函其本人或撰稿人查詢資料,請其補正。有些稿件因係原子筆所寫,字跡潦草不清,甚或缺填出生年月曰,亦須通信聯繫加以訂正。歷時七閱月,始將全部稿件審查整理完畢。在編訂名錄時,發覺缺漏魏崇良先生簡歷稿,乃致函恭請補送以便彙編;承蒙親筆書寫簡歷一紙,並附函對我細心負責審編表示嘉佩。另有李惠堂先生、李大超先生、李國俊先生等鄉長,未填表格,而將自傳式資料交來辦理,由我濃縮簡化文字,填入各人簡歷錄內,並函送古副主任委員轉請各鄉長過目,均獲同意且給我嘉許。各鄉長復函,均由古副主任委員轉寄給我保存。
在所收五百五十九件稿件,經我審核整理後,送張任寰先生複審,由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核定,照我原擬審查意見。採用者五百一十六件,不採用者四十三件。不採用之稿,計不合徵稿簡則二十三件,人在大陸生死不明十二件,填表後死亡八件。經採用編印之五百一十六件(人)中,包括四十六姓,計李姓九十四人,張姓七十二人,鍾姓四十四人,魏姓四十二人、古姓、曾姓、鄒姓各二十.一人,周姓、胡姓各十九人,陳姓十八人,繆姓十七人,甘姓、黃姓、廖姓各十人,江姓、劉姓、謝姓、薛姓各、一「人,朱姓、溫姓、萬姓、鄭姓各五人,吉姓、巫姓、彭姓、鄧姓各四人,孔姓、吳姓、宋姓、卓姓、徐姓、楊姓、葉姓、賴姓、藍姓、戴姓、羅姓各二人,丁姓、刁姓、丘姓、田姓、何姓、湯姓、詹姓、蔡姓、嚴姓各一人。姓氏編排以筆劃為順序,各姓名次則以年齡為先後。在付印之前,為求慎重,我又再逐篇檢香二遍,發現有錯漏處即予訂正。因有香港提供百餘件簡歷稿,我特別將全部名錄附上審核簡要說明,掛號郵寄香港李惠堂先生(副主任委員)核閱。越旬日,接復函,對我細心負責精神有所慰勉,,並在名錄後面批示:「核對無誤、寄台。」批示原件保存完好,只是李先生用五華旅港同鄉會有限公司信簍所書的簡短便函,不知夾在那些文件之內,未有找到,深感抱憾
經過兩年時間的審核、整理、編排以及接洽印製,打字校對,終於民國六十二年十二月底完成。又因底頁印有「出版者籌備編印五華文獻委員會,發行人陳築,編輯者五華文獻編輯委員會毛執行編輯兼校對古奠基。」有人反對印入發行人及執行編輯兼校對人的姓名,只好重印底頁,延誤裝訂交書時間,直至民國六十三年四月十四日由我陪同苗栗鎮啟明印書局經理徐盛樑君將書七百五十冊,送交台北市五莘同鄉會點收。本來文獻會只責成我審核整理五華今人簡歷錄全部稿件,但後來文獻會又要我負責印製及校對工作,經在台北裕台公司中華印刷廠及在苗栗啟明印書局分別估價,苗栗估價較台北便宜一成,計節省台幣六千元。因在苗栗打字印刷,校對工作便由我一人負責,箇中辛苦,一言難盡。好在出版後,獲得許多先進同鄉來函嘉免,稱贊為五華文獻的編印首開紀錄,貢獻宏偉。雖然備歷艱辛,總算有一絲的安慰!